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白云诗歌 >> 再登白云山
详细内容

再登白云山

二十六号早晨,我和朋友驱车再登白云山。

    昨夜偷偷的一场雨,把空气浸润的那么清新。一路狂奔的车辆干净利落的飞驰着,没带起一粒扬尘。路上谈起五年前初登白云山,朋友感慨不已——如此绝好佳境,竟然是一片未被发掘未被开垦的处女地。最近听说三年前被天龙公司的老板发现,投资数千万开发此地。我们怀着好奇和欣慰,再登白云山,去领略它披上嫁衣,揭开盖头后的纤容。

    我们从驻马店出发一路向西,过竹沟、铜山乡政府往北拐入进山的路,先前坎坷曲折的羊肠小道,如今被宽阔的水泥路代替。未到山门,早有七仙女路旁款款相迎。道路的另一边,潺潺的山泉顺流而下,大小各异的鹅卵石依稀可见水底。有好事的游客挽着裤腿嘻戏其中,打水仗,摸螃蟹,抓小鱼,好不快乐。

    前行不远,高大雄伟的山门清晰可见。山门的东侧,是一排排古香古色、青砖灰瓦,具有浓厚江南气息的独院二层小楼,那是天龙人专门为外迁的山民修建的民居。山门共为两层,一层有三拱,大门木质结构。红底,金色大圆铆钉镶嵌,墙体青砖白缝,风格古朴。二层三间,飞檐翘顶,檐下多绘五彩,门窗镂空雕刻,皆为红色,色彩艳丽,十分醒目。结构的整体,恰浓缩的天安门城楼相仿。山门的西侧,聚山泉成湖泊,湖泊有三层,泉水漫堤而下,形成水帘。水面有竹筏,游客登筏划桨,互为嘻嘻;更有兴起者引吭高歌,歌声山间激荡,此起彼伏。山门整体结构,东似江南风韵,西恰漓江之景,中酷北国风光。建筑之天工,结构之巧妙,令人叹为观止。

    穿过山门,驱车沿山路前行。一侧峭壁万丈,怪石突兀;一侧沟壑峡谷,幽深纵横;远处碧绿葱葱,山花烂漫;山路蜿蜒,曲回起伏,险象环生。行数里,至六颗松,弃车徒步,奔玉皇顶,经唐老道观,入练武场,身置其中,当年仙骨道风,一百零四岁的唐老道依稀再现眼前。

    雨后的山林满眼翠绿,空气格外清新。雨水冲刷后的山路格外洁净。虽四月天气,已有知了的蝉鸣,远处野鸡啼唱山林,路边野草莓、野葡萄、野山桃……随处可见,填满了你的视野;竹林茂密,黑松层层;动物其间穿梭,小鸟其间低唱。自然的空间,和谐的净地,身置其中,福也,乐也。

    至玉皇顶,雄伟的大殿巍然矗立其顶。入玉皇殿,膜拜玉帝神像。玉帝着龙袍,冠龙帽,慈眉善目。金童玉女两侧侍立,左右神像各显神态。道长仙骨道风,手持神打侧立。香客云集,往来如织;两米多高的香檀香火堆积。香烟袅袅,氤氲弥漫,好不旺盛。走出大殿,凭栏远眺,仿佛置身云间。山雾腾腾,云雾缭绕,山峦起伏,层峦叠嶂,似海市蜃楼,如人间仙境。

    下至半山腰,回望玉皇顶。玉皇殿巍然矗立,一枝独秀,直入云霄;阳光照射,闪烁光芒,似玉帝神威,洒向四方,普度众生。回想五年前仅有土壁茅顶一间,唐朝之遗风早已被人淡忘。半腰山民亦土壁草顶,生活潦倒,徒有四壁。如今山顶香火旺盛,游人如织;山民移出山窝,住洋房,收渔利,足不出户,衣食无忧;昔日的处女地变成了今日出闺的新娘,更加艳丽妖娆。此举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,可歌,可慨,可敬。

    再登白云山,不枉此行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文/ 张卫东


技术支持: 金盾网络科技 | 管理登录
seo seo